孫燕院士談扶正和新冠治療 |
2021/12/6 |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從醫學工作者的角度看,這是一場人類與病毒對抗的戰爭,除了新藥研發,免疫功能的調節是我們重要的有力武器。其實,在腫瘤診療領域,這兩個話題也是由來已久,我們研究病毒、研究免疫功能、研究免疫治療都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讓腫瘤不在成為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
國家新藥(抗腫瘤)
臨床研究中心 孫 燕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NCP)一開始,就有媒體向我問起扶正中藥既然能提高免疫功能,是否對新冠肺炎具有預防或治療作用?當時我的回答是:“這需要臨床數據證實,目前不能說什么?!?/span>
最近,貞芪扶正膠囊被列入到武漢同濟醫院預防新冠病毒目錄中:國家級名老中醫,著名溫病學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景源教授在新華網的訪談中說到,老年人群和有基礎病的人群,因免疫力低下,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易感人群。劉教授強調中醫預防要從免疫力入手,免疫力增強了,病毒就不容易侵入人體。從防控的角度來講,服用中成藥就能起作用,祛邪的藥物加上扶正的藥物就可以。貞苠扶正系列產品是由黃芪和女貞子兩味藥物組成,是一款提高人體免疫力,加強和保護機體抗病能力的中成藥。
我國傳統醫學早在2000年前就認識到:正虛和疾病發生的關系,“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從1973年開始我和張友會教授合作。最初是觀察了三部分人巨噬細胞活性:正常人、腫瘤病人和治療后三年的恢復期病人。結果發現:腫瘤病人大部分巨噬細胞活性低下,恢復期和正常人接近,具有統計學差異。就這樣我們開始了“扶正中藥促進腫瘤病人細胞免疫功能”的研究項目。經過幾個不同方劑的篩選,最后決定以黃芪、女貞子為主的2號方系統觀察了180例不同腫瘤病人(主要是淋巴瘤、乳腺癌和宮頸癌)治療中同時服用扶正中藥的巨噬細胞活性動態變化。發現能顯著保護、提高病人的細胞免疫功能。為了驗證這一發現,通過與北京、上海兩地同道們的共同觀察,確定了扶正中藥可促進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減輕化放療的不良反應,改善一般情況。論文于1981年在《中華醫學雜志》發表后受到重視。
后來我在美國MD Anderson癌癥中心和美國同行開展扶正中藥調控腫瘤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實驗研究,證實了傳統中藥黃芪、女貞子、蘆筍、淫羊藿等可促進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復,抑制腫瘤患者過多的T抑制細胞的活性,保護腎上腺和骨髓功能。這些結果在國內外雜志發表以后受到國際廣泛關注。1983年8月30日-9月3日在北京召開了“國際免疫學和中醫中藥會議”。參會的包括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日本和中國港臺等代表及媒體共300余人。從而引發了國際腫瘤學界的不小“震動”。以后有20多家媒體包括我國與港臺報紙和美國十幾個大報都對本次大會做了報道。有意思的是美國醫學會雜志(JAMA)發表了專題評述:“East meets West to balance immunologic yin and yang”(東西方會面平衡免疫學的陰陽)。在一定程度上開啟了國際腫瘤學界對中藥治療癌癥患者和研究的熱潮。
我的團隊經過臨床試驗證明:很多扶正中藥包括黃芪、女貞子、枸杞、豬苓、靈芝、西洋參、人參Rg1和蟲草等都具有調控細胞免疫功能的效應;能抑制腫瘤患者過度的T抑制細胞活性從而使T輔助細胞的活性得到恢復;這些有效成分還能刺激千擾素,和白細胞介素-2具有協同作用。進一步輔助放化療能提高遠期生存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2號方后來定名“貞芪扶正顆粒(膠囊)”于1985年經過審評由甘肅省藥監局批準上市,無償轉讓給甘肅定西制藥廠,2004年擴建改制后改稱“甘肅扶正藥業”,目前是甘肅的骨干藥業和納稅大戶,對于定西脫貧做了一定貢獻。
1996年扶正中藥促免疫作用獲得國家八五攻關科技成果獎。我與陳可冀院士主編了《黃芪-實驗與臨床》已經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當前,我們最關心的課題是扶正中藥對細胞免疫的作用能否會得到分子生物學的詮釋。因此我對扶正中藥對PD-L1/PD-1的作用與國內和法國居里研究所正在進行合作。我也作為PI正在對我國第一個從扶正中藥淫羊蕾提取的PD-L1抑制劑阿可拉定進行臨床轉化研究,希望獲得新的突破。
我十分贊賞同濟醫院同道們在新冠病毒肺炎的嘗試,因為早在20世紀70年代侯云德教授就發現黃芪提取物具有抗病毒作用,但對新冠病毒尚沒有資料,希望他們通過觀察能獲得這方面的數據;當然也很感謝我國溫病專家劉最源教授對扶正中藥的詮釋,希望能在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積累更多的經驗。傳承創新都需要循證醫學的支持。我特別注意,最近確診病例巳經持續下降,在中央統一領導下這場戰役已經露出勝利的曙光??偨Y一下中西醫結合戰勝冠狀病毒肺炎的經驗,將使我們對此次戰役的豐碩成果更加具有長遠的臨床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