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藥業公眾號:FZ82838816

                                                  

                                                郵箱:fuzhengyaoye@bjhaijixing.com

                                                微博:weibo.com/fuzhengyaoye

                                                地址: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巉口工業開發區                                                                                   

                                                >當前位置:本站首頁 >>> 媒體報道

                                                醫藥企業進軍醫療產業3.0 布局要走新邏輯

                                                2016/4/29
                                                醫改進行到現在,已經進入全面放開、快速實施的階段,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加持下,政策層面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成熟度。就醫療存量資源來看,目前“被收編”的醫療機構還不到總量的1/10,標的可謂豐富。而醫藥企業與醫療機構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且面臨單一板塊發展受限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制藥企業是時候根據市場調整自身格局了。
                                                  產業政策給醫療領域帶來發展新機遇
                                                  醫療專業人才歷來受體制和機制束縛,成為制約醫療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新階段醫改中將醫生管理和激勵機制激活,醫生身份從“單位人”向“社會人”轉變。行業對這種轉變是相當敏銳的,一大批醫生集團快速涌現出來,體制外的醫生集團,比如張強醫生集團、萬峰醫生集團、杏香園、中歐醫生集團,體制內的醫生集團,比如大家醫聯、中康醫生集團、廣州醫生工作室、心血管醫生集團等等。人才束縛已經逐漸被打破。
                                                  財稅資金支持上,現在的趨勢是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行政單位,圍繞醫改政策給予財稅、資金、基金等不同類型鼓勵政策。僅就政府大力推動“分級診療”來看,就是明確各級醫療機構地位、重塑醫療格局的決定性政策。
                                                  醫藥企業進軍醫療產業3.0版
                                                  制藥企業對醫療產業的熱情一直非常高,筆者總結近16年來,每五年就有一波醫療投資“熱潮”。初代醫療熱,我們姑且稱之為“1.0”版,是2000年伴隨新醫改大幕拉開的。當年各路集團紛紛投資醫療,號稱數百億資金準備搶灘登陸。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醫藥企業開始涉足醫療服務,有代表性的金陵藥業、哈藥集團等。
                                                  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辦醫,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這又給本已暮氣沉沉的藥企辦醫打了一劑強心針。醫藥企業從最初的試水醫療,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形成適合自身的打法,方向性、目的性開始逐步清晰,這就是醫療投資“2.0”版。
                                                  從最早的固定資產投資到藥房托管,再到供應鏈改造,直至目前“互聯網 ”概念的融合,醫藥企業在做醫療產業上,已經步入“3.0”時代,并逐步構筑起盈利模式。
                                                  制藥企業醫療布局邏輯
                                                  基本上3.0版本的醫療發展模式可以分為兩類,一種以項目為出發點,比如益佰的腫瘤治療中心項目,并不局限于地理位置,以資本紐帶網羅事業合伙人,通過合伙人引進項目,逐步摸索模式后進行多點復制。這種模式在多方利益共贏基礎上,采用租用民營醫院病床的形式,幫助民營醫院進行腫瘤治療中心建設,分攤民營醫院擴張的資金壓力,同時盤活自身的伽馬刀項目。
                                                  另外一種是以地區為出發點,比如人福醫藥。人福醫藥2014年底正式宣布進軍醫療服務領域,并將“一體兩翼”的其中“一翼”定位為醫療服務,計劃在3~5年間與20家左右公立醫院合作,以具有地緣優勢的湖北省為根據地,逐步進行醫療服務領域的戰略布局。這種以地區為導向的醫療拓展模式,與醫改走勢更為契合,也有利于高效獲取資源。
                                                  從最近一年的案例來看,筆者認為制藥企業醫療布局表現出以下幾點特征:
                                                  迅速實現布局。制藥企業基本上能夠在1年時間內完成基礎框架的搭建,相對于既往投資,恐怕5、6年都無法實現收益。3.0時代的速度非常驚人;
                                                  多方共贏。筆者五年前就醫療布局的研究提到“結盟勝過單打獨斗”,這一行業特征在此階段表現極為明顯。從政府、醫療機構、企業自身多方參與人角度出發,尋找最為契合的合作點,是醫療發展的關鍵;
                                                  靈活運用資本紐帶整合資源,包括管理團隊、核心人才、技術、設備等等,制藥企業作為投資參與方,動用的自有資金相對5~10年前減少近一半多;
                                                  盈利模式已經清晰化,并兼顧短中長期收益,想象空間非常大。
                                                  醫療板塊五大盈利模式
                                                  筆者建議,在十三五開局階段,制藥企業應該把握此次難得的黃金五年,充分研讀醫療政策,明確分級診療中的發展機會,借助“互聯網 醫療 醫藥”的創新思維,迅速搶占優質資源。借助多方力量,制定總的戰略發展思路和方向,設計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保證醫療業務順利發展,并于其他業務單元有機銜接,相互帶動。
                                                原標題:四兩撥千斤,制藥企業布局醫療的新邏輯
                                                (來源:醫藥地理 作者:顧威)
                                                久久久久久久久毛片精品